第十五届年会:2010年8月,内蒙古呼和浩特
网站首页   用户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学会简介 学会会刊 年会纪要 活动公告 学会分会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历届年会

第六届年会:1991年11月,福建厦门

第十八届年会:2016年10月,上海

第十九届年会:2018年11月,广州

第二十届年会:2021年4月,浙江

第二十一届年会:2022年9月,西安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第一届年会:1981年10月,四川成都

第二届年会:1983年5月,安徽合肥

第三届年会:1985年7月,云南昆明

第十七届年会:2014年9月,北京

 
您当前的位置:->> 年会纪要->> 历届年会
  历届年会  
 
第十五届年会:2010年8月,内蒙古呼和浩特
2010-09-19

第十五届年会  2010年8月  内蒙古呼和浩特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2010年8月1日至3日,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语言学会主办,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承办、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协办。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及日本的130余位语言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提要160余篇。
       8月1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白音门德主持,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致欢迎词,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沈家煊致开幕词。沈家煊在讲话中指出,科学研究要注重继承与创新,语言学会要提倡和鼓励与传统接轨,在汲取前人和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尤其不能跟在国外的理论后亦步亦趋;语言研究要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国的语言学者要为当代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等前沿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学会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到“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沈家煊会长在讲话中还对前任学会领导的工作表达了敬意和感谢。开幕式后,确精扎布、侯精一、黄行、游汝杰、王洪君做了大会报告。
       8月1日下午—3日上午年会分四个大组16场进行分组讨论,共有101位学者在分组会上宣读了论文。
       8月3日下午,沈家煊、白音门德、黄昌宁、沈力、郑张尚芳、曹志耘、董志翘分别做大会报告。随后举行了闭幕式,中国语言学会副秘书长曹志耘做会议总结,认为本届年会有几个特点,即: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并重;论文内容广泛、兼容并包;中青年学者成为学会主力军。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方梅做学会工作报告并宣布大会闭幕。
       会议期间,学会还召开了理事会,就语言学会即将设立罗常培语言学奖诸项事宜交换了意见,审批通过80名新会员入会,初步确定下届年会将于2012年8月召开。本届年会的论文将在会后遴选收入《中国语言学报》第15期。中国语言学会网站也即将开通,网址为:http://www.chnling.com
  

参会论文目录(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
 
巴达玛敖德斯尔   “蒙古语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则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白静茹    山西吕梁方言泥娘母字的读音类型及其分合关系
白音门德    蒙古语非词首音节短元音的声学分析
包斯琴    关于编写《多语对照新闻出版学名词术语词典》的设想  
波 索德      蒙古语方言多视角综合研究的意义
布仁巴图   据蒙古诗歌韵律校勘《蒙古秘史》韵文
蔡英杰    “好容易”与“好不容易”同义新解
曹秀玲    复句概念标记的对立与中和——“说/是”与关联词语组合浅谈
曹志耘    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
陈满华    威廉.琼斯:生平、业绩及后人对他的研究
陈淑梅    鄂东方言的主观大量
陈卫恒    D变音的分布区域
陈新义    声调的统计分析与分类
崔山佳   “V在了N”等格式历时考察
达胡白乙拉   华沙宝   胡其图     蒙古语短语结构句法树库的建设进展
单周尧    王力先生《同源字典?同源字论》评《文始》说管窥
党怀兴    前后左右与南北东西相配说
董丽梅    尹世超 说应答词“没事(儿)”
董志翘    有关汉语“名量式复合词”的几个问题
方    梅    对话中的相邻性复句
方平权    关于“非能水也”的结构与意义问题
冯良珍    日本文献《古事记》的言语动词研究——兼与古代汉语言语动词比较
嘎日迪    八思巴文标记蒙古语元音的结构方式
郭龙生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历史观照
郭   锐     以补充义为核心的副词语义地图
郭沈青    西安话知系合口字异读的历史层次
哈斯巴根   13―14世纪蒙古语文献中的汉语借词
韩宝育    中国先秦时期的语言学思想
韩春晓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盟蒙汉双语教育现状及思考
侯精一  《中国音韵学研究》与当代晋方言音韵
呼   和   周学文   蒙古语辅音气流气压实验研究
胡安顺    汉字的表意性说略
华沙宝    蒙古文信息处理27年
华玉明    主观意愿和动词重叠及其句法行为
黄昌宁    利用树库的隐含信息来提高自动句法分析的精度
黄婉梅    比喻辞格的句法分析及相关问题讨论
黄    行    相同范畴类型的跨语言比较研究
姜德军    有关“女墙”训诂问题的思考
匡鹏飞    上古汉语时间复句说略
李葆嘉    亲缘比较语言学:超级语系建构中的华夏汉语位置
李慧贤    鄂尔多斯方言中的古语词
李    军   《切字捷要》所反映的明代“汉音”
李小军    语用省略与负面评价——以构式“(X)真是(的)”和“这/那个+人名”为例
林华东    陈燕玲   泉州市三峡移民语言生活状况调查
林华勇    郭必之   廉江粤语中因方言接触产生的语法变异现象
刘传鸿   “棵”的出现时代及来源考察
刘道英    语言迁移与双语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以青海省刚察县寄宿学校双语教学为例
刘敬林   “转注”新论
刘庆伟    语音要素对包头市青山区舌尖后音声母变异的作用力研究
刘祥柏    称述语法:关于语法体系的思考
卢英顺    从认知图景看容器类复合词语的构成
罗耀华    汉语句子副词的跨语言视野——以“也许”为例
罗自群    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跨类动因
马   彪    冯  莉   汉语褒贬同词现象研究——兼与英语对比
马君花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特殊音切韵母关系的研究
毛远明    释“彗卹”兼说“策彗、卹勿”之不成词
木仕华    论藏缅语存在动词的类别范畴
乔全生    太谷方言阳声韵的演变
青格乐图    浅谈蒙古语复合词的结构问题
确精扎布   试论《蒙古秘史》汉文音译本的“墨线”、“横记”
邵敬敏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沈家煊    关于先秦汉语名词和动词的区分
沈   力    使成模式的普遍性与语言类型的多样性
斯琴巴特尔   再论蒙古语附着形式
苏宝荣    词(语素)义与结构义
苏金智    闽南话“计”的语义句法特点
唐健雄   “X得慌”语法格式虚化的动因
唐正大    西北方言中的状语突出现象及其类型学分析
汪化云   “黄孝片”方言的指示叹词
顾莉丹    汪少华 说“珽”之形制
王   冲     如何辨别史书韵语中所包含的方言
王洪君    层次与断阶—叠置式音变与扩散式音变的交叉与区别
王建莉    论互文训诂
王为民    新发现的湖北方言抄本韵书《六音遍览》音系研究
魏德胜    西北屯戍简牍中的几组同义词
魏钢强    汉语高元音的鼻音化
吴长安  “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类特点与类意义
吴继章    普通话表时间的“名/动/小句+前/后”在河北方言中的对应表达方式
吴英喆    契丹文指示代词考释
吴    松    再论“作为NP,S.VP”句式
夏先培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宾语后置现象探析
肖娅曼    浑沌语言观与分化方式观——现代语言学的深刻矛盾及其统一
辛永芬    豫北方言的子尾和子变韵
邢    欣    郭   安    汉语动宾结构熟语中的名词短语与一般名词短语的区别
徐阳春    板块、凸显与“的”字的隐现
许    晋    试析蒙汉“马”谚语的民族文化差异
玄    玥    数量短语与名词短语的有界性
闫   艳    浅释“压酒”、“灰酒”兼及古代的滤酒方式?
颜力涛    柳英绿   谢晓明  “被自杀”类特殊被字结构究竟是词汇化结果还是语法化结果?
杨苏平    宁夏隆德方言中古全浊声母的送气现象
殷树林    马庆株  说“那么”
游汝杰    方言趋同与杭州话的“柯因内语”性质
于峻嵘    对三项式形容词同义词群的释义研究——以“弱”义组同义词为例
余克强    应用传播修辞学的探索---谈《异形词的传播修辞学研究》
喻遂生   纳西东巴文账簿研究述要
翟会锋   胡素华 彝语东部方言八堡话的是非疑问句
张   赪    汉语形状量词的发展
张爱玲   短语“眼看”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张宝胜   河南汝南话里的三个助动词
张民权   宋代韵书史考论
张生汉   说“谢顶”
张先亮   郑雪谊    指名性状语的焦点功能分析
张显成   简帛动量词研究
张雪平   假设词语“X说”中“说”的隐现探析
张雅音   王成玉   郭晶萍    云南蒙古族卡卓语语法结构类型研究
张豫峰    现代汉语使动句致使意义的实现
张云秋   王悦婷     汉语儿童早期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表达——以北京话儿童多义副词习得为例
赵世举    关于词义的再认识—基于语义-语法接口的词义观
照日格图    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数范畴之特点
郑定欧    续谈结构主义语言学——兼论现代汉语语块系统的构建
郑娟曼    从贬抑性习语构式看构式化的机制——以“真是(的)”与“整(个)一个X”为例
郑贤章    汉文佛典与《集韵》疑难字研究
郑张尚芳    敦煌《藏汉对照词语》残卷虚词音变
  
                                                                                                                               (会务组)
 

┼攠數畣整爠煥敵瑳∨≮┩>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版权所有:中国语言学会 技术支持
京ICP备1805955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