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年会:1991年11月,福建厦门
网站首页   用户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学会简介 学会会刊 年会纪要 活动公告 学会分会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历届年会

第六届年会:1991年11月,福建厦门

第十八届年会:2016年10月,上海

第十九届年会:2018年11月,广州

第二十届年会:2021年4月,浙江

第二十一届年会:2022年9月,西安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第一届年会:1981年10月,四川成都

第二届年会:1983年5月,安徽合肥

第三届年会:1985年7月,云南昆明

第十七届年会:2014年9月,北京

 
您当前的位置:->> 年会纪要->> 历届年会
  历届年会  
 
第六届年会:1991年11月,福建厦门
2010-09-17


第六届年会  1991.11    福建厦门

 

中国语言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简记

       中国语言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于1991年11月2日至6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11月2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侯精一、福建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陈炳昭教授共同主持,学会副会长刘坚致开幕词。他首先向厦门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厦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漳州市领导对本次大会的积极支持与具体帮助表示感谢,向一百多位与会者,其中包括来自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的同行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中国语言学会,从1980年成立到现在十一年过去了,这期间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会员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七百人。接着他宣读了在美国工作还未结束不能到会的学会会长朱德熙先生写来的书面发言(全文另发附后)。刘坚强调指出朱先生的书面发言是一篇言之有物,实实在在的好文章,研究汉语必须注意汉语方言、汉语历史、汉语标准语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这种联系,过去我们确实缺乏足够的认识。最后他指出,我们学会一向提倡“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学风,希望通过本届年会,这一优良学风能够进一步发扬。
       在开幕式上讲话的还有厦门大学的常务副校长郑学檬,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部负责人王爱琪。开幕式之后即分组宣读论文。
       11月3日至5日继续分组宣读、讨论论文。古汉语、近代汉语组唐钰明在《中古“是”字判断句述略》一文中指出,东汉的“是”字句已走向成熟,而并非像有人所断言的“只是一个开端的时代”。进入魏晋南北朝后,“是”字句有了更大的发展,进入唐代以后则更加成熟。汤建军、廖振佑在《古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中认为,古代汉语的状语不只限于修饰、限制做谓语的动词与形容词,它还与主语、宾语、补语以及其他状语等发生语法意义关系,而且它的意义也不全是向心的。蒋绍愚的《略谈我国古代的俗词语研究》总结了古代俗词语研究的成就,指出了古代俗词语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古代俗词语的途径。喻世长的《〈论语〉中的系词和表述结构》把《论语》中的系词归纳为“谓、为、如、犹、若、有、非”等。有的同志认为系词的范围不宜扩大。“有、如、若”等不一定看作系词。
       方言、音韵组刘丹青《无锡话体助词“则”(仔)、“着”与吴语“仔”的语源问题》认为长期以来北部吴语的“仔”被认为兼表北京话的“了”和“着”,梅祖麟先生认为“仔”来源于“着”。本文不同意这种见解,认为“仔”只表完成,不表持续。而且无锡方言中,“仔,着”并存,都表完成,不表持续。王健庵的《〈诗经〉用韵的两大方言韵系》认为《诗经》绝大部分出自今陕西、河南境内,少量出自今山西南部和山东西部、中部,分别称为西土之诗和东土之诗,西土与东土两大方言韵系,划然分明。东土韵系应为30部,西土韵系应为25部。郭锡良的《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衡山(黄桑桥)音系读后》指出现今的衡山(黄桑桥)话跟杨时逢的《报告》中记录的衡山音系,在语音上有较大的差异。《报告》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语音演变资料,但《报告》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现代汉语组提交的论文涉及现代汉语语法、语义、修辞、实验语音、语言文字通论等方面。语法研究的论文大多结合语用和语义来讨论。如史锡尧的《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张学成的《关联词语语义特征试说》、鲁健骥的《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赵淑华的《句型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在关于实验语音学的论文讨论中,与会者多数都认为“实验语音学”的名称不太妥当,就国内实验语音学研究讨论的内容来看,大都是现代汉语及其方言的语音问题,还是称作“语音学”或“现代语音学”而不用“实验语音学”的名称好一些。
       语言理论与少数民族语言组的关于民族语文的几篇论文,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如,混合语研究、类型学研究和发生学研究的区分和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少数民族文字的字母形式问题等。
       11月6日上午进行大会发言。大会由张斌、胡明扬、王维贤、何耿丰共同主持。在大会发言的(按发言先后顺序)有唐钰明(《中古“是”字判断句述略》)、王健庵(《〈诗经〉用韵的两大方言韵系》)、鲍怀翘(《藏语拉萨话文—语合成系统》)、张斌(《语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笔者代拟)、田小琳(《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大会发言之后,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清格尔泰致闭幕词。他指出,本届年会宣读的论文基本上展示了近两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在语言研究上达到的新水平,提出了一些新的、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年轻的朋友还是年老的专家都力求通过自己的论文提出一些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新的观点,这是很令人高兴的。我国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这些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是语言学者的极其宝贵的学术资源。它们蕴藏着许多与其他语言同样可以说明一系列语言规律的现象,也蕴藏着许多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能够说明语言规律的现象。民族语言的研究与语言理论的结合方面还有许多可做的工作。过去我们在运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材料来充实和发展语言理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向语言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语言研究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应该勇敢地接受挑战,促使语言学科有更大的发展。最后他说,此次年会青年一代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很强,从论文的选题到方法、资料都有新意。这是很令人高兴的事。
       会议期间召开了学会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会员大会,预选了下一届理事,接纳了一批新会员。理事会初步商定中国语言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将于1993年在北京召开。学会秘书处还向会员大会报告了两年来的学会日常工作。
                                                                                                                                                                         (丁岩)
                                                                                                                                       (《中国语文》1992年第1期)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版权所有:中国语言学会 技术支持
京ICP备1805955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