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年会:2004年6月,宁夏银川
网站首页   用户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学会简介 学会会刊 年会纪要 活动公告 学会分会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历届年会

第六届年会:1991年11月,福建厦门

第十八届年会:2016年10月,上海

第十九届年会:2018年11月,广州

第二十届年会:2021年4月,浙江

第二十一届年会:2022年9月,西安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第一届年会:1981年10月,四川成都

第二届年会:1983年5月,安徽合肥

第三届年会:1985年7月,云南昆明

第十七届年会:2014年9月,北京

 
您当前的位置:->> 年会纪要->> 历届年会
  历届年会  
 
第十二届年会:2004年6月,宁夏银川
2010-09-17


第十二届年会 2004.6    宁夏银川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暨第二届国际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2004年6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语言学会和香港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16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提要208篇,会上宣读152篇,是中国语言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与会人数最多、收到论文最多的一次盛会。
       26日上午大会举行了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和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在致词中都强调指出,中国语言学会在西北地区召开如此盛大的语言学国际会议还是第一次,充分显示了语言学界对西北地区语言文化生活的关心。西部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语言文化资源也很丰富。西北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在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语言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江蓝生还援引西北地区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五个方面说明了西北方言特殊的语序现象,指出这些特点的形成与汉语同蒙古语、突厥语以及藏语的长久接触史不无关系。西夏文的发现引出了西夏文字学这门新学科,造就了一批精通西夏文的文字学家。此外,在西北地区发现的西夏活字和回纥活字,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宁夏大学校长陈育宁和宁夏大学中文系主任张安生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
       从26日上午到27日下午,会议采取大会报告、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三种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作大会报告的有:台湾中研院丁邦新、北京师范大学王宁、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日本东京大学平山久雄、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沈家煊。作大会发言的有:美国华盛顿大学余霭芹、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郑锦全、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董琨、暨南大学邵敬敏、香港岭南大学田小琳、国家语委语用所苏金智、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香港理工大学石定栩、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方梅、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徐州师范大学杨亦鸣、河北师范大学苏宝荣、北京师范大学周一民。本次大会交流的论文,涉猎范围广,覆盖面宽,涵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文字、语用、少数民族语言等研究领域。论文大都有一定深度,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传统语言学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意引进新的理论和方法,使朴学呈现出新气象。现代汉语研究理论上呈现多元化,在注重语言事实,细致充分描写的同时,也注重分析的科学和解释的合理。特别是结合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特点进行理论探讨,这将在理论创新和寻求自己的理论与方法上开辟一条新路,展现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正在与世界语言学研究相接轨的广阔前景。
       6月27日下午,大会圆满地落下帷幕。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赵金铭在闭幕辞中指出:中国语言学二十世纪后二十年,是寻找自己的道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流派、自己的理论、自己的队伍的二十年,本届大会正体现了这一特点。今天,中国语言学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前进的,没有继承,创新难免成为无本之木;没有创新,学术继承往往流于墨守成规。我们要发扬老一辈语言学家崇尚科学、勤奋开拓、严谨务实、奖掖后学的传统美德,老中青携手共进,把中国语言学推向前进。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会议和会员大会。丁邦新院士、平山久雄教授还应邀到宁夏大学为人文学院的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演讲。    
                                                                                                                                                                      (会务组)
                                                                                                                                        (《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版权所有:中国语言学会 技术支持
京ICP备1805955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