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年会:1999年7月,福建福州
网站首页   用户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学会简介 学会会刊 年会纪要 活动公告 学会分会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历届年会

第六届年会:1991年11月,福建厦门

第十八届年会:2016年10月,上海

第十九届年会:2018年11月,广州

第二十届年会:2021年4月,浙江

第二十一届年会:2022年9月,西安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第一届年会:1981年10月,四川成都

第二届年会:1983年5月,安徽合肥

第三届年会:1985年7月,云南昆明

第十七届年会:2014年9月,北京

 
您当前的位置:->> 年会纪要->> 历届年会
  历届年会  
 
第十届年会:1999年7月,福建福州
2010-09-17


第十届年会    1999.7    福建福州  

 

中国语言学会举行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

       中国语言学会于1999年7月20日至25日在福州召开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此次盛会由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和香港大学中文系参办,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中国语言学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香港大学中文系提供了赞助。7月21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赵金铭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马重奇教授首先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的书面发言,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代表学会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做了题为《开拓新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的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王耀华、福建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马长冰、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建平、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汪文顶和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单周尧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国修辞学会、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华东修辞学会和福建省修辞学会寄来贺词,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王碧秀常务副主席也分别寄来贺信,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师范大学闭路电视台的记者们也参加了开幕式。
       许嘉璐副委员长作了书面发言(全文另发) ,江蓝生副院长做了题为《开拓新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的讲话(全文另发) 。
       侯精一会长在开幕词中回顾并总结了中国语言学会20年所取得的成绩,他说,21世纪中国语言学研究应该更加开阔视角、拓宽领域、改进研究方法、完善研究手段。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加强交叉学科的研究,在务实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更多的注意应用问题。应该充分看到目前一些重大课题的进行,对于推动我国的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已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迎接21世纪的时候,我们要继续保持并发扬中国语言学会的优良学风和会风,为弘扬学术、发展中国语言学事业而努力。
       此次盛会共收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内地学者提交的论文170篇(与会者的论文篇目附后) ,与会学者138人,有113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会议采用大会报告、专题讨论、分组发言讨论三种形式,使不同论题得以充分讨论。
       大会报告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和香港大学黄兆杰教授主持,有三场学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教授的《认知语法的概括性》、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单周尧教授的《说 艸  》和微软中国研究院黄昌宁教授的《词义排歧的一种语言模型》;第二阶段由商务印书馆李思敬教授和香港大学陈万成高级讲师主持,有四场学术报告: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教授的《新中国语言学五十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更生教授的《刚性与柔性辩证统一的原则——谈规范型字书的汉字规范》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德鑫教授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第三阶段由马重奇教授、韩国天安大学金庆淑教授主持,有四场学术报告:香港大学中文系李家树教授的《〈诗〉“言”字不作“我”解》、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唐钰明教授的《汉简中的动量词“下”和序数词“第”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刘广和教授的《西晋译经对音的晋语声母系统》和福建师范大学李延瑞教授的《聚类分析方法在方言亲疏关系及分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第四阶段由商务印书馆张万起教授和复旦大学范晓教授主持,有四场学术报告:日本横滨神奈川万清华博士的《音等论》、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副教授的《述结式的论元结构》、韩国金庆淑教授的《从〈广韵〉词义又音看晓母的方音变化》和北京商务印书馆李思敬教授的《关于儿化音研究》。四个阶段的大会报告,有微观的描写,也有宏观的分析,对理论问题的探讨比较强调事实依据,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则更注重理论上的概括,体现出了中国语言学会一向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会风。与会的学者针对这十五场学术报告,纷纷提出问题与主讲专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7 月24 日上午,由韩国学者刘永基教授和李佐丰教授主持召开了“21 世纪中国语言学展望”的专题讨论会。有六位学者做了中心发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邵敬敏教授的论题是“漫谈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他首先对汉语语法学以往的历史进行总结和回顾。他认为要进行总结和回顾,必须做到三个“无”即“无私、无畏、无忌”。他还介绍了目前语法学界的四大学派:一是形式语法, 二是功能学派,三是认知学派,四是配价语法。这四种学派,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理论。邵先生历来主张要进行多元研究,不要唯我独尊。要坚持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要相互学习、互补互促。厦门大学中文系李如龙教授的论题是“汉语的比较研究”。李先生着重谈两个具体问题。一是通过古今汉语,南北方言的比较,认为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是一个层级的系统,分成五级:即音位系统、音节系统、字音系统、连音系统和语调系统。二是探讨“汉语方言的特征词”。李先生认为,语音的演变跟词汇的演变并不同步,也不同向。有的方言词汇非常古老,语音非常先进。有的方言倒过来,语音非常古老,词汇经过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一定是同步,甚至不一定是同向的。所以区分方言,只用语音标准,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应该注意词汇的差异。词汇的研究很困难,因为它的系统是一个多元的系统,非常复杂。他认为,最基本的一个系统就是它是一个同心圆,它有一层核心词,然后有一层基本词,然后有派生词。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来研究一下各个方言的特征词,对整个汉语词汇的演变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一定会有很多重要的启发。香港大学中文系李家树教授的论题是“为什么不是两文三语”。李先生谈的是跟'97以后香港社会语文的应用情况有关的问题。他认为,'97 之前和 '97之后的香港,都是一个“两文三语”的社会。“两文”指的是书写方面,是中文和英文;“三语”是口语方面,说的是英语、粤语和普通话。李先生从五个方面进行阐明,认为“两文三语”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行一国两制之下所允许的。香港社会粤语、英语、普通话三语并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像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山西大学中文系冯良珍教授的论题是“电子语料与语言研究”。她说,在21世纪利用电子语料和计算机辅助进行语言研究己势在必行。目前的问题是电子语料还远不充分,分析软件更感缺乏。我们应重视这一发展趋向,加强协作,特别是与计算机研究者的协作。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郑定欧副教授的论题是“语言工业”。他说“语言工业”的提出是在本世纪的80年代,在计算机时代语言学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生产力。“语言工业”的目标是:应用取向、信息处理与自动翻译。结论意见是,谁善于建设语料库、管理语料库;谁善于与计算机结合,谁就能掌握语言学的未来。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的论题是“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他说:目前大学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真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我们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陆俭明教授从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技能、怎样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技能、应该怎么讲解课文、关于语文知识的讲解等五个方面发表了意见。
       会议的分组发言分五个组:一、通论及词典组;二、现代汉语组;三、民族语、方言组;四、近代汉语组;五、古代汉语组。各个讨论组就与会者提交的论文以及各个学科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通论及词典组,有对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有探讨古籍翻译的问题,有涉及汉字传播对汉字本体研究的意义,有探讨21世纪古籍专书词典展望问题,有探讨《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本中词汇变化问题,还涉及到语文现代化的设想等。现代汉语组,有宏观地探讨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如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地位问题,汉语中的“比较”范畴问题,同义反序词分类研究问题,与用事成分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汉语复数形式与语法、语义的衍化,有探讨言语风格概念问题;有微观地探讨某些语法问题,如探讨汉语动词演变为名词的有关问题,述结式的论元结构,“动+形”结构的原型范畴,现代汉语“VP1+着+ VP2” 结构的语义分析,“N +们”的选择限制与“N们”的表义功用,现代汉语“半A半B”式,现代汉语的运算子动词,时间副词与否定副词“不”搭配情况的考察,从汉语多重性短语的产生及转化看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小说编码与解码的界面等等问题。民族语、方言组,有专门探讨少数民族语言,如探讨八思巴字的文字类型,蒙古语生殖名称与原始宗教文化,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语言文字问题,从毕苏语看缅彝语言的“体”和“时”;有对译音材料进行分析探讨的,如西晋译经对音的晋语声母系统,鸠摩罗什译音中的几个问题,谈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的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天路历程》圣经典故的汉译;也有对现代汉语方言进行研究的,如长沙方音近百年来的演变,从方言对音释《韵镜》假二等和内外转,大冶方言的“把”字句,香港方言外来词比较研究,福州方言四音节词语,韶山方言的代词,哈尔滨方言研究,云南省方言词语探源,方言渊源的文化证实,邵阳(南路)话的汉壮合璧词,等等。近代汉语组,有探讨近代汉语词汇的,如《红楼梦》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的词形异同,《醒世姻缘传》词语补译;有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的,如论《老乞大》《朴通事》的“在+ NP”,论《金瓶梅词话》的介词,《西游记》动词重叠分析,《水浒传》中量词“个”的调查分析;有研究近代的方言韵书的,如《渡江书十五音》音系性质研究,明清山东官话的音系特点——“山东韵略”初探,《中原音韵》与吉安方音,等等。古代汉语组,有探讨汉语音韵学的某些问题,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严分之、脂、支”现象析论,有对切韵进行新的拟构;有探讨古汉语语法的,如关于《盐铁论》句法的调查报告,“被”的介词性质的确定,古汉语句法变换的语义、语用分析,先秦句末“也”字与论断句,古典诗论中的“句法”范畴及相关研究;有探讨某些训诂学问题,如论成语中的古语素,中古汉语词义求证法论略,古代文献语言中口语词的形式特征——鉴别古代文献里口语词的一个方法,义位演变的阶段性和词典确定义项的原则,汉语语义研究的基本单位应分为语素与词两个层级,朱骏声《说文段注拈误》述评,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对本义的研究,汉语“反词同指”现象述略,关于文字学的文章有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等等。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闭幕式由马重奇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建平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单周尧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陆俭明教授先后在闭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后,由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赵金铭教授致闭幕词。他说,本届大会是学会在本世纪最后一次盛会。总结成果,展望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前景是本届大会的主题。它与过去历届年会不同的是,大家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着眼于开拓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他说,本届大会是历届年会人数最多的会,与会者呈现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显示中国语言学后继有人。他全面总结了本届研讨会所进行的大会报告、专题讨论以及分组发言交流等情况,并提出今后学会的工作设想。他还特别指出,本届大会保持了良好的会风和学风,在讨论中无门户之见,“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这是今后应大力提倡与发扬的。最后,他说,将选编本届大会的论文出版《中国语言学报》第10期。
       会议期间,由会长侯精一主持召开了学会会员大会。赵金铭秘书长、蔡文兰副秘书长分别报告了学会的日常工作。通过了中国语言学会章程的修改意见。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理事会,讨论了第六届理事会的换届问题,审议吸收了一批新会员。
                                                                                                                                                                          (重奇)
                                                                                                                                        (《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版权所有:中国语言学会 技术支持
京ICP备1805955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