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年会纪要->> 历届年会 |
|
|
第八届年会:1995年8月,贵州贵阳 |
2010-09-17 |
|
第八届年会 1995.8 贵州贵阳
中国语言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纪要
中国语言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于1995年8月7日至1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学者出席了年会。来自日本、韩国和香港地区的学者也参加了会议。年会共收到论文80多篇。8月7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应邀出席开幕式的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嘉璐、贵州省副省长龚贤永、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蒋希文、贵州省教委副主任杨桂珠等。
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副校长张耿光教授主持。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侯精一致词。他首先宣读了因身体欠安而未能到会的学会会长刘坚写来的书面发言。刘坚在书面发言中表达了对本届年会的热情关注;对筹办本届年会的贵州省语言学会表示由衷的感谢;称赞历届学术年会都以“求实”和“创新”为自己的学风,希望本届年会同样会在这方面做出新的成绩和新的贡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侯精一在讲话中回顾了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的历史。他说,学会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这对推动我国的语言科学研究,开展全国性的语言学学术交流活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届年会都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被学报选用,至今已出版了七期学报。学报大体上反映了当前我国语言学的学术水平,是过去15年学会活动的学术总结。他代表语言学界同行向支持学报出版的商务印书馆、语文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忱。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应当承认,当前的环境给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的一面,但学会15年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的学术年会仍将继续开下去,我们的学报也要接着出下去。
贵州省语言学会会长王鍈教授代表筹办单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嘉璐在开幕式上简要介绍了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以及存在的问题。他说语委的工作主要有三项: (1)推广普通话; (2)促进社会用字的规范化;(3)促进计算机用字、用语的规范化。他特别强调,计算机用字、用语的规范化面临21世纪的挑战,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应用研究。
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大会发言。胡明扬首先发言。他在《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一文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主要词类分别选出2-3千用例,分析它们在句子中的分布情况,通过统计数据考察现代汉语词类的功能,试图通过数据分析解决汉语词类的划分问题。尹世超在评论中认为这篇论文是在词类研究中的一种新尝试。用数据来说话,可以增强词类划分的说服力。同时他也指出,词类划分是否只取决于数据统计。唐作藩《再论〈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韵》、王一、王二、王三、《切韵》重新作了比较,又参照比较了《集韵》的反切,得出《广韵》音系也就是《切韵》音系,而《集韵》则不能归于《切韵》音系的结论。李思敬在评论中除了对唐文给予肯定外又作了一些补充论述。
8 月7 日下午到10 日上午,分三个专题组宣读论文并讨论。
现代汉语组(含语言理论、汉外比较)。邵敬敏《论汉语语法的语义双向选择性原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邵文认为,汉语语法的特点不重形式而重意义,词语语义的双向性选择原则决定了句法结构组合的合法性。与会者在讨论中指出,确认词语的选择具有双向性,有助于更好地解释词语匹配中的一些现象。有人建议应该进一步探索,找出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匹配的双方哪一方起着主导作用。马庆株《现代汉语区别词的语义语法研究》按语义把区别词划分为十几个小类,进而考察它们各自的分布特征和语法功能。周一民《义素的类型及其分析》对义素类型进行了归纳,区分出7对14种义素类型。尹世超《报道性标题求简中的成分删减与句式变换》是作者近年来“标题的语言问题”系列研究之一。论文把语法、语义和语用结合起来,分析了报道性标题求简的七种主要方法。
近代汉语组。李申《近代汉语词语的羡余现象》对晚唐以来白话语辞中带有羡余成分的数十个用例进行了分类,并作简要的分析、考证。指出由于忽视羡余现象,而在词语诠释、词汇研究以及古籍整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王云路《简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新词及其分类》从七个方面阐述汉魏六朝诗歌中大量新词的产生方式,试图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古诗歌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价值。王鍈《说“骯髒”——兼谈近出辞书立目释义的得失》以翔实的资料论述“骯髒”的不同读音和不同词义。江蓝生《晋语与汉语史研究》根据山西方言宕江摄白读韵母与假摄二等文读韵母合流,认为“俩”不是合音,其本音就是liǎ。钟兆华《汉语“介宾•动宾”句式中介词的历史递换》考察了自汉代至清代的语言资料,论证现代汉语含有“对”义的“向”其来有自,是由“从”、 “就”、 “问”历史地递换过来的。
古代汉语组。陈伟武《同符合体字探微》讨论同符合体字的形、音、义关系及其在汉字体系中的地位。袁本良《古汉语句法转换及“者、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根据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有关论述的揭示,对古汉语句法转换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并对几种有关句法转换的说法作出了评论。韩陈其《论语词组合关系历时变化的理据》通过对同义或近义词素相组合的各种演化形式探讨语词组合关系的历时变化及其在演变中的制约因素。唐钰明《“亿”表“十万”和“万万”的时代层次》普查了先秦汉晋六十种要籍,认为“亿”表“十万”和“万万”可能有大数和小数之分,但历时性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唐文认为西汉之前表“十万”,东汉之后表“万万”。孙力平《几个“施受同辞”词在先秦典籍句法结构中分布状况的考察和分忻》调查了先秦9部典籍中使用较多的“假、借、纳、贷、受”五个“施受同辞”词,拟通过在结构中的分布规律解释该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施义还是受义。张国光《比较句中比较词的更替和比字句》讨论了比字句的形成及其与先秦两汉有关句式的渊源关系。张耿光《〈庄子〉中的连动结构》、黄丽丽《〈左传〉复句研究》是他们对专书语法研究的一部分。大家对专书语法研究给予充分肯定。
音韵、方言、民族语言组。李无未《南宋孙奕音注“平分阴阳”考》考察了孙奕《九经直音》和《示儿编》两部音注著作。作者认为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汉语已形成“平分阴阳”的基本格局。李文给“平分阴阳”完成的时限提出一个明确的时段。宁忌浮《〈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研究》从《增韵》的体例、反切的改易、小韵的合并、韵字小韵的增补、《增韵》案语、《增韵》价值等七个方面对《增韵》进行全面分析,认为《增韵》并非《礼部韵略》的一种增修本,它为语音史提供了不少有关十三世纪的语音资料。翟时雨《“知”系字在四川方言里的分化》指出古“知”系字在今四川方言里有四种分化情况: (1)“知”系与“精”组洪音字读音全混同;(2) “知、章”组与“精”组字读音不同,“庄”组部分字与“精”组字读音混同;(3)“章、日”组部分入声音节读tƧ、tƧ、Ƨ、 声母;(4) “日”母字读 声母。乔全生《山西方言人称代词的几个特点》重点讨论了人称代词单数形式的多样化和表述意义的细腻性、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的整齐化和语音表现形式的复杂性、人称代词的内部屈折、人称代词单数的格。孙宏开《论藏缅语的语法形式》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探讨藏缅语现存的语法形式的特点。论文把藏缅语的语法形式归纳为粘着形式、屈折形式、分析形式、重叠形式。王辅世、王德光《威宁苗语动词形容词的形态变化》指出贵州省威宁苗语的动词、形容词形态变化的方式是相同的。动词和形容词的本形是肯定形;在本形前面加一个音节构成双音节词是变形即不肯定形。
10 日下午、11 日上午,大会发言。由各分组推举有代表性的论文到全体大会作学术报告。马思周《近代汉语表疑问词读阳平论》提出近代汉语表问词和表答词是按“上问去答”的原则分化而成。在讨论中,多数人认为这一原则对普通话来说大体还是符合的,但扩大到方言就不适用了。余志鸿《元代汉语假设句的后置标记》认为现代汉语表示假设的“的话”,其渊源可能来自元曲、《元朝秘史》中的“时”、“呵”,并推测可能受阿尔泰语的影响。有人认为古汉语“若……者”结构中的“者”与元代的“时”相当,应该是源流关系,据此不认同余说。潘文国《比较汉英语语法研究史的启示》对汉语语法学史和英语语法学史进行了对比,试图寻出二者之间的异同,并从中了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轨迹。吴继光《语流中的名词句连用》对名词句连用的形式特点,语义关系与连用顺序,出现位置与篇章功能等进行描写,并且指出这种语法格式的几个特点。曾宪通《释“鳳凰”及其相关诸字》对“鳳凰”及相关的“鳳”、“朋”、“鹏”、“倗”、 “ ”、“ ”、“凰”诸字进行字形和词义的历时探讨。李建国《唐代的字样之学》考察了旨在促进文字规范的唐代字样之学的缘起、产生、发展及其在语文规范史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史锡尧《论句义的表达和理解》从词语的不同结合阐述句义的差异。李思敬《关于黄侃古音学的“乞贷论证”问题的思考》论述黄侃古音二十八部十九纽说,并不是“乞贷论证”的产物。但黄氏本人对“互补分布”现象的实质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以致给他的学说添上了一个本来不应有的“纽韵互证”的败笔。吴启禄《贵州民族语言概况》全面阐述了贵州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少数民族文字及推行情况、民族语言工作者的队伍及科研成果、民族语言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大会发言以后,举行了闭幕式。
闭幕式由中国语言学会副秘书长陈亚川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江蓝生代表语言研究所致词。她祝贺第八届学术年会圆满成功,并表示语言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尽其绵薄之力,继续支持中国语言学会的学术活动。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胡明扬致闭幕词。他说,参加这次会议的青年语言学家占全体与会者总人数的35 %左右,是历届年会青年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年语言学家占52 %左右,是一支第一线的中坚力量,老年语言学家占12 %左右。由于中青年代表占多数,提交的论文有不少新意,讨论也很热烈。他指出,这届年会的论文很多都是下了大功夫写的,材料丰富翔实,分析细致深入,并且有不少新观点,新结论,有的论文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有的论文则富有社会实用价值。他说,“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的多元化倾向现在已逐步成为现实。语义研究,语义语法研究,篇章研究,话语分析研究,语用研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观点,语言研究中的统计方法等当代语言学的一些热点和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本届年会的论文中都有较充分的反映。这说明中国语言学正朝着和国际语言学汇合的方向快步前进。”胡明扬说,参加这次年会的还有几位从国外来的学者,他们提交的论文以及他们的参与,增进了中国语言学和国外语言学之间的交流。今后我们欢迎有更多的国外学者和在国外的华人学者来参加我们的学术活动。
年会闭幕后,召开了会员大会。侯精一代表学会秘书处公布了最近接纳的一批新会员的名单,通报了学会经费的收支情况以及学会的日常工作。初步商定中国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将由南昌大学承办。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学会理事会,就换届问题、吸收新会员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
(高云祥)
(《中国语文》 1995年第6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