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期
论汉语的“比较”范畴 …………………………………………………………… 赵金铭
汉语形容词的划界……………………………………………………………… 郭 锐
空间方位场景的认知图式与句法表现………………………………………… 崔希亮
“动+形”结构的原型范畴…………………………………………………………张旺熹
与用事成分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 吴继光
“VP1+着+VP2”结构的语义分析…………………………………………………戴耀晶
义位演变的阶段性和词典确定义项的原则…………………………………… 刘永耕
说“描写充分性”
——以汉语动词“穿”为例…………………………………………………郑定欧
诗歌句法和散文句法 …………………………………………………………… 周锡馥
论汉语方言特征词 ……………………………………………………………… 李如龙
聚类分析在方言亲疏关系及分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 陈宗洵 李延瑞
大冶方言的“把”字句 …………………………………………………………… 汪国胜
说“飓”…………………………………………………………………………… 陈万成
中国江南地区地名的音译问题——以荷兰人Joan Blaeu的《新中国地图》为例
………………………………………………………………… 冯锦荣 杨文信
《渡江书十五音》音系性质研究
——兼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比较 ………………………………… 马重奇
西晋译经对音的晋语声母系统………………………………………………… 刘广和
论《史记》统括性范围副词…………………………………………………… 韩陈其
古汉语句法变换的语义语用分析……………………………………………… 袁本良
《诗》“言”字不作“我”解 ……………………………………………………… 李家树
《水浒传》量词“个”的使用考察
兼及汉语量词的发展趋向 ……………………………………………… 张万起
《汉语大词典》正补四则……………………………………………………… 单周尧
《汉语大词典》一些条目释义商榷…………………………………………… 王 锳
“羊狠狼贪”与“好勇斗狠”的“狠”………………………………………………… 汪少华
关于新中国语言学的若干思考………………………………………………… 董 琨
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 沙 平
缅彝语言体范畴研究…………………………………………………………… 徐世璇
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考察………………………………………………… 喻遂生
|